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上最霸气的奏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汉朝历史上最霸气的奏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方朔向汉武帝写奏折的故事?
东方朔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人物,为人聪敏,为了博得汉武帝的赏识,东方朔给汉武帝写奏折,说自己无所不能,大吹特吹,汉武帝看到了他的奏折,知道了这个人是吹牛,但是也对东方朔的聪明所佩服,东方朔给汉武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汉武帝留在身边重用。
汉武帝到了晚年,贪图享乐,相信迷信,总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一天,他对身边的大臣和近侍说:“相书上说,一个人的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寿就越长;人中长一寸,就能活一百岁,不知道这话是不是真的?”东方朔听了汉武帝的话,就知道他又在想怎样使自己长生不老了,不觉笑出声来。这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行为,旁边的大臣不敢隐瞒,把东方朔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禀奏给汉武帝。汉武帝闻之大怒,喝道:“东方朔,你敢嘲笑朕吗?”
东方朔脱下帽子,赔着笑脸说:“我怎么敢笑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
汉武帝听说不是笑自己,气就消了一些,便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
东方朔说:“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像皇上刚才说的,彭祖的人中就有八寸长,那么,他的脸不是有丈把长了吗?”
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自此也就渐渐打消了长生不老的念头。
汉武帝东方朔
古代奏折格式?
1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2 剳,即札。札子,和“疏”一样,就是上奏给皇帝的表章,内容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可能只是因为在不同的时代较不同的名称罢了。
秦始皇在竹木简上用小篆地阅奏折对还是错?
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清朝顺治年间,以后普遍***用,康熙年间形成固定制度。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人们已经普遍用竹木简做书籍了。综上,奏折是穿越了,其他的没问题
汉朝军队到底有多强?
汉朝的科技和军制远高于同时期国家。最突出的当属弩箭,最远的可射出四百米,还有瞄准镜。匈奴只有射程几十米的弓箭。
陈汤曾对汉成帝说“汉兵可凭借先进的装备在抵抗匈奴时做到以一敌五,即便汉朝的兵器打造技术被敌人所学,但是,汉军依然可以以一敌三。”
敢放出这般狂言绝不是陈汤过于自信,而是当时冶铁技飞速发展,汉军的铁质兵器诸如强弩,剑以及重甲装备均得到了提升。加之,当时汉军的战斗力确实强悍,与匈奴发生战争时的确可以毫不费力的做到以少胜多。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陈汤在大胜北匈奴之后,写给汉元帝的奏折。现在的我们也能从这霸气的话语中遥想到当时大汉帝国的辉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史上最霸气的奏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史上最霸气的奏折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