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的历史七下期中试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的历史七下期中试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周时期和东汉时期一样吗?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是指周朝的后半段。周王室东迁洛邑以后到灭亡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东周,以别于在这以前国都在镐京时期的西周。东汉(公元25年~220年),是汉朝的后半期,又称后汉,以区别于西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光武帝刘秀建立。二十四史中的断代史—《后汉书》,即记载了上起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东汉一朝共196年历史。所以,东汉和东周是两个不同的时期,完全不相关。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寒冷期?
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寒冷期。《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长江、汉水冻结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寒冷。到了第二个寒冷期,大雪记载逐渐就多了。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相当西汉末年到隋初,期间经历东汉、三国、晋、南北朝。“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
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年,即东汉南北朝寒冷期,这个寒冷期以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资治通鉴》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
当时正值荒年,再加上这么糟糕的雪天,连皇宫粮食都断炊了,李晔只好命令宫人,在宫中支起一个小磨,自磨豆麦充饥,“自后宫、诸王十六宅,冻馁而死者日三四”,堂堂帝王之家,每天都有三四个人被冻饿死,民间灾难之深重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即两宋时期,此间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两度全部冻死。宫架都压折了,一周后的二月初三又是一场“大雨雪”,导致“泥途尽冰,都民寒饿,死者甚众”。
我们有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如今时代这么好,有什么现代名著呢?
您好,我是o笔尖上的国学o为您原创解答。
现代名著也有很多,至于能不能在百年之后还是名著,那就要看我们的后人了。我仅介绍一篇我最喜欢的,如果您有耐心看完我的回答,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要想尝透个中滋味首先要知道创作背景,所以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活着》的成书历程!
从***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作者历经窘困,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
后来,作者在民歌《老黑奴》中感同身受,老黑奴经苦难一生,家人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这样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来当和尚。”
这句话可以很好的概括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也是我们很多人在经历的现在,年龄增长,心境不同,我现在也是深有体会!
但人的一生又怎么能财富、地位、幸福占尽,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道理值得深思!
就像那位坐在宝马里哭的女孩子又图些什么!
其实现在还是有很多金典名作,虽然没有古人的多,毕竟时代造英雄。我个人喜欢的如余华《活着》,钱钟书的《围城》,***实的《白鹿原》,王小波的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王安忆的《长恨歌》余光中的《乡愁》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贾平凹的《废都》三毛的《滚滚红尘》苏童的《妻妾成群》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其实细读这些都跟时代紧密相关关,还是非常有意思。毕竟中国最鼎盛时代都是几百年,中国新中国才多少年,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肯定会出现文化大家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的历史七下期中试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的历史七下期中试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