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研究汉朝的近代历史学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研究汉朝的近代历史学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汉伟大的经学家是谁呢?
是刘向。刘向(前77-前6)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推崇《周易》,所著《洪范五行传》,即以五行阴阳说,讲灾异和占验。讲灾异常引用孟喜、京房之卦气说。以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 刘向(约前77—前6) 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西汉时期的教育学家?
文翁(公元前187~前110) ,名党,字仲翁,公学始祖,西汉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西汉循吏。
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开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1700顷,发展水利事业和农业生产。同时建立学校,兴办教育,选送蜀郡俊秀之士张叔等18人去京师从博士学习,归蜀后教授生徒。公元前141年在成都城南建文学精舍讲堂,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良者为群郡县吏。
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为了纪念文翁,元始4年,平帝诏建祠于石室(即现在成都文翁石室旧址)以祀文翁。成都多地建有文翁祠。
杜氏古代和近代的名人?
杜根,汉代名臣,因为进谏邓太后专权而受害,被装在麻袋里乱棍打死,还好执行者因为同情他而手下留情,他在麻袋里装死三天,眼睛都生了蛆,邓太后以为他死了,就把他扔了。后来隐姓埋名。邓太后失势后重新回到朝廷。谭嗣同的狱中诗“忍死须臾待杜根”说的就是他。
杜如晦,唐代名相,与房玄龄合称“房谋杜断”,是凌烟阁名臣之一。
杜甫,唐代大诗人,有“诗圣”之称,因为写的诗反映现实(现实主义大诗人嘛),被称为“诗史”,代表作“三吏三别”等,还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多了。
杜牧,晚唐大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松,晚明名将,在与后金努尔哈赤作战的萨尔浒之战中阵亡殉国。
杜重远,吉林人,民国爱国实业家,也是一位报业巨子,积极主张抗日。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
杜聿明,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经率部入缅作战,还曾取得昆仑关大捷等对日作战胜利。1949年初在淮海战役被我军俘虏,后来被关进战犯管理所,后来被特赦。
杜义德,共和国开国中将。(如图)
在中国历史上,杜氏曾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 东汉时期的杜诗,任南阳太守,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为动力铸造农具,见效大又省力,比欧洲同类产品早了1100年,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因此被当地尊称为“杜母”;著名的两位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官至大司空,在学术方面因博洽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之人称其为“小学之宗”;杜密,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时,以惩治为恶的宦官子弟而闻名,后官至太仆,被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 唐代,杜氏更是人才济济,仅任宰相者即有11人,其中,杜如晦在太宗时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意制度,时人合称“房杜”;杜佑既是宰相,又是史学家。还有诗人杜审言、杜荀鹤,文学家杜牧等,而最著名的杜姓人物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他的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被称为“诗史”;杜牧,是唐代的又一著名文学家,由于他稍晚于杜甫,故被称为“小杜”。 元初有农民起义首领杜可用。明代有画家杜琼。清代有诗人杜濬,云南***起义首领杜文秀。 近现代有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杜国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研究汉朝的近代历史学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研究汉朝的近代历史学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