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汉朝的七国之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上汉朝的七国之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景之治后的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汉朝为什么会出现“吴楚七国之乱?
汉朝之初,刘邦为了安定天下,不惜冒着诛杀功臣的千古骂名,接连诛杀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又封了几个同姓诸侯王。到了汉景帝时期,由于东南地区的吴国,楚国等国经济发达,资金雄厚 ,已经到了尾大不掉之时。鉴于国家出现的不安定因素,汉景帝听从贤臣晁错的建议,实行“盐铁官营”和”削藩”等一系列中央集权政策。这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却遭到异姓王的坚决***和反对。在吴王刘濞带领下,楚、赵、胶西,淄川、济南、胶东诸侯国,以“清君侧 ,诛晁错,安社稷”为名,纷纷起兵反抗朝廷。
面对异姓王风起云涌的反抗浪潮,晁错提出让汉景帝率兵亲征的建议。汉景帝此时已经惊慌失措。他一方面答应叛军的要求诛杀了晁错,一面又命周亚夫为将,进行平定叛乱。全国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对“七国之乱”不予支持。在维护统一的梁王等人配合下,周亚夫平叛工作进展顺利,七国之乱很快被镇压下去,刘濞、刘戊等或战死或***。
后人赞周亚夫诗曰:
月挂中天猎猎风,
群山环绕暗无声。
断壁残垣春草满,
原是汉家细柳营。
忠良遭戮纲常乱,
遍地狼烟明主惊。
急召六乘传太尉,
各王国形成的原因是汉高祖刘邦形成的,他认为秦朝短暂的原因是秦国不给子弟分封而导致的,所以在消灭了异姓王后在原异性王地方分封了自己兄***侄九人为王,并且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的封王,封王只能是我们刘家。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分封了自己家族姓吕的为王,这引起了刘姓王的不满,汉景帝当皇帝后,地方王国和中央集权矛盾越来越大。然后晁错提出了《削藩策》,要求限制各王国权利,并消减土地,本来就对中央不满的各王国更不满了,直接发动叛乱。
首先叛乱的是吴王刘濞,然后与楚、赵、胶西、胶东、济南、淄川共计7王一起叛乱,汉景帝启用周亚夫进行平乱,最后平定7国之乱
7国之乱的平定,巩固了中央集权,也为后续削藩奠定了基础,并为推恩令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西汉七国之乱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周朝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西楚霸王项羽实行分封制,刘邦建立的西汉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
项羽分封十八个诸侯王,把刘邦封为汉王,楚汉相争期间刘邦封七个异姓王,西汉建立后刘邦把消灭异姓王做为奋斗目标,刘邦去世时仅剩长沙王吴氏为异姓王。刘邦生前曾杀白马盟誓,非刘氏不得为王。吕后专权时候曾封吕氏子弟为王,吕后去世后,功臣集团和刘氏皇室成员联合铲除了诸吕。
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时候刘姓诸侯王越来越难管,在景帝刘启时候终于爆发了“七国之乱”。汉景帝即位后,***纳御史大夫晁错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建议。公元前154年,汉景帝***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针对晃错的“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景帝刘启派人骗出晃错进行了腰斩之刑,但是“七国之乱”还没有停止,刘濞自称东帝,封国内14岁以上60岁以下全部男人应征入武,集结30万军队,再加上其它叛乱诸侯国,共计60万军队,气势汹汹。
景帝派周亚夫带领三十六名将军率军打击叛军。周亚夫是周勃次子,以治军严谨著称,文帝刘恒在世时曾告诉儿子刘启,关键时刻应使用周亚夫。由于周亚夫釆取正确战略战术,切断了叛军粮道。再由于景帝同父同母的弟弟梁王刘武在梁国的坚守。周亚夫指挥中央平叛军队进击,叛军主力刘濞军队被击溃,刘濞被东越国所杀。其余的诸侯国叛乱也被平定。七国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叛乱的诸侯国王都被杀死或自尽。平叛过程中栾布、李广都有不俗表现。李广以善射勇猛闻名,但私下接受梁王刘武赏赐,功过相抵。
七国之乱实质上是地方的诸侯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等到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诸侯国更没有力量与中央朝廷抗衡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汉朝的七国之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汉朝的七国之乱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