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家口汉朝历史简介概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张家口汉朝历史简介概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涿鹿县以前叫什么名字?
1、汉朝时,置涿鹿(因涿鹿山得名,治今矾山镇三堡)县。2、南北朝北齐时期,撤涿鹿县,改置怀戎县,属北燕州。
3、唐朝,改置永兴县,为新州治;金朝改永兴县为德兴县,属德兴府。
4、元朝复改永兴县,属保安州;明朝属保安州地;清为保安州,属宣化府。
5、1913年改保安县,1914年因与陕西省保安县重名,复名涿鹿县,属直隶省口北道。
6、1928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划归河北省张家口专区。
7、1958年并入怀来县,1961年复置涿鹿县,属张家口专区(1968年改地区)。
8、1993年划归张家口市。
万里长城是怎样来的来历?
万里长城,凝结着历代各族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从春秋战国起相继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前后持续达两千余年总长度超过100000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
早在六、七千年前,人类由巢居、穴居,移居平原上聚居,人口多起来,生产发展起来,为了防止野兽和洪水的袭击,他们在部落的周围深挖成沟,叠土成墙来保护氏族成员的安全,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蜿蜒起伏的长城就是从史前文化的壕沟和土墙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这也就是的雏形。
万里长城雄踞于我国北部河山,由西向东跨过黄土高原、沙漠地带、崇山峻岭、河谷溪流,是世界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万里长城源于战国时期。《左传》中已有长城的记载。战国时期,已形成了一些大城市,如秦国的咸阳,赵国的邯郸、燕国的下都、魏国的大梁等,北方的大平原,成了北部游牧民族严允、林胡、楼烦、东胡、匈奴的统治者向南争夺的对象。同时,各诸侯国统治阶级集团之间兼并战争,亦达到非常频繁的地步。 开始,为防止来自北方的突然袭击,各诸侯国在北部修建了长城。后来,各诸侯国之间亦筑起了长城进行自卫。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为收复失地,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讨伐匈奴,将他们赶到了黄河以北,为了在北部设置郡县,保卫边疆,秦始皇开始大规模地修建长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把燕、赵、魏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用30万人力连续修了10多年,完成了西起甘肃临洮(岷县),沿黄河到内蒙临河,北达阴山,南到山西雁门关、代县、蔚县,接燕国北长城,经张家口东达燕山、五田、锦州延到辽东的长城,全长6000多公里,人称“万里长城”。
是为了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而建造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早期,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侵略中原地区,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中国统治者开始建造长城。长城建造始于公元前秦朝,历经秦、汉、隋、唐、明等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建。长城不仅是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工程建筑和军事防御的巅峰之作。
万里长城的来历
长城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华夏分裂,必然,北方游牧势力就强盛,向南袭扰理所当然。于是齐、燕、魏、赵、秦等各国各修各的长城以御北方来犯。这是长城的雏形。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接下来是,①出现了汉唐2个盛朝,北方游牧民族逐渐臣服于华夏②出现了南北朝,五代十国,辽金宋对峙,元朝大一统,华夏势微,胡汉杂居,民族大融合。对于①,汉族政权没必要重修长城。对于②,少数民族***没理由修长城。这2条几乎使长城荒废了千年,几乎成了土墩墩。
明取代元后,为了防御蒙古鞑靼、瓦刺的侵扰,又开始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
到了清的大一统,长城就几乎没有大的价值了,它正好位于清版图的南北中间,很有意思。
长城如今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中国之象征。但仔细品味长城,其实是一长段中国的荣辱史,民族的交融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家口汉朝历史简介概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家口汉朝历史简介概况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