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的汉朝法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上的汉朝法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简述汉朝法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汉朝法律的主要特点是比较的宽松。
西汉主张的是无为而治,在法律方面,汉代初期曾经约法三章,但是只是稳定社会秩序的临时措施,西汉政权建立以后,刘邦命令萧何制定汉朝的法律,在秦朝法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内容,以约法省禁为原则,定罪和刑罚都有所减缓。
汉朝法律的特点包括: (1)两汉统治者以“德主刑捕”即“大德而小刑”作为法制指导思想。 (2)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两汉时期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取了许多措施。首先,确立统一的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次,打击封建割据势力,防止结党营私;再次,汉武帝时在全国建立十三州部监察区,派刺史“六条问事”,以打击强宗豪右和郡守二千石的不法行为。 (3)改革刑制。自汉文帝“除肉刑”后,景帝时又进一步改革,从而使刑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是中国法制发展史上的大事,标志着中国刑罚制度从野蛮走向文明和进步。(4)推行抑商政策,打击商人的势力。 四、两汉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1、中央司法机构? 两汉的中央司法机构,由尚书、廷尉和御史大夫组成。尚书的司法审判职能与廷尉并立,司法审判大权由廷尉和尚书共管。廷尉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审理皇帝交办的诏狱,同时审理地方上报的疑难案件。其属官有廷尉正,主决疑狱;工右监,管逮捕;左右平,掌平诏狱;还有廷尉史、奏谳(审判案件)掾、奏曹掾等。廷尉掌刑狱,汉时有所谓“召致廷尉”,即由廷尉决狱。 御史大夫为御史之长,下设御史中丞,主要职掌是举劾案章。御史中丞还有权与廷尉等承诏治狱。 2、地方司法机构 地方司法机构基本上是郡、县两级。汉初由于郡县与封国并存,封国享有相对独立的审判权,但不构成独立的司法管辖机关。据《反汉书。百官志》载:郡太守的职掌,包括赏罚、司法、监察等权。郡守、县令因为有司法之权,故下设有关机关惩治不法。由此可见,汉代从中央到地方的司法机构系统已很完备。 (二)诉讼与审判制度 1、告劾 汉代的***叫“告劾”,一方面是指当事人自己直接到官府告诉,就是今天所说的“自诉”;另一方面指官府官吏,主要是监察官吏御史和司隶校尉,“察举非法”、“举劾犯罪”,就是今天所说的“公诉”。 两汉时期,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按司法管辖逐级告劾,但有冤狱,可以越级上书皇帝。 根据汉律“亲亲得相首匿”原则,除大逆、谋反之外,在一般情况下不准卑幼告发尊长,告者要受到惩处。
东汉末年初步定型法律?
东汉时期,光武帝奉行“柔道治国”,法律对于复仇的宽容度相对较高,等汉章帝时,还制定了宽恕复仇***的法律——《轻侮法》。因为有一个案例这样的:“有人侮辱别人父亲,父亲的儿子将那个人杀了,但肃宗赦免了他的***将其改为囚禁。”
以致后来的类似案件均以此为例。于是,《轻侮法》便应运而生。《轻侮法》为复仇者大开方便之门,从法理人情上来讲是好的,但实际上促使了复仇事件的发生,给东汉社会稳定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自《轻侮法》颁布后,复仇者不再会到法律严厉的制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的汉朝法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的汉朝法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