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战匈奴的历史典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朝战匈奴的历史典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抗击匈奴的名将?
李广(?-前119 ) 多次抗击匈奴,人称飞将军。使匈奴不敢来犯。
李陵(?-前74年 李广之孙。与匈奴作战,败,降。
卫青(?~前106年)奇袭龙城,收复河朔,漠北大捷
霍去病(前140-前117年)降服匈奴,占领河西走廊。深入漠北,一路追杀,到今天的蒙古肯特山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封狼居胥)
李息 曾多次任将军,三次随卫青出征,带兵征讨匈奴,镇守边邑。
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分别是霍去病、卫青、李广。
霍去病的功绩:
首次出战,带800骑兵,杀敌两千余人,俘虏匈奴重要官员,被汉武帝封为“冠军候”!
最大功绩:“封狼居胥”!
霍去病在二十一岁那年,和舅舅卫青各率骑兵五万,收复定襄和代郡,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歼敌七万多人。霍去病乘胜追杀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封狼居胥”。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霍去病的名言!也是他一生使命的真实写照!
卫青的功绩:
卫青可以说是真正把汉匈战争由屡屡失败变成反败为胜。卫青第一次被汉武帝派兵打仗的时候就大获全胜。此后七站七捷,收复定襄等失地,并控制了东北地区,官至大将军,统领汉朝所有将领,掌握天下兵权,深得武帝信任。
李广的功绩:
一、 李牧(战国)
战国时期,匈奴趁中原诸侯争霸,在北方千里边塞肆虐抢夺,如入无人之境。李牧是战国唯一防御外族入侵的将领,他带领的赵国骑兵是连秦国都惧怕三分的王者之师。北上雁门未尝一败。
公元前244年,再次大举南下的匈奴人不知道他们将有来无回。李牧此战全歼10万匈奴骑兵,只剩单于带领十几名随从仓皇逃窜。李牧毕其功于一役,自此“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二、 卫青(汉朝)
许多人轻视卫青,是因他与汉武帝的“裙带”关系。李广迷路误期被他责罚后***,李广的小儿子报复他后又被霍去病射杀。但卫青没做错什么,正是这个奴隶出身的将军让大汉开始扬眉吐气。
公元前129年,汉朝第一次反击匈奴,三路大军连遭惨败,惟独卫青成功歼敌8百人。之后的河套会战与漠南会战,卫青两次奇袭匈奴主力。漠北会战更是击溃匈奴单于主力。他终结了大汉纳贡、和亲的耻辱。
李牧
李牧颇具盛名,李家先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而他之所以成为名将,是因为他早期在边疆抵御匈奴的政绩。在北方抵御匈奴期间多次打败匈奴,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之后更是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打得匈奴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成为了北方的屏障,不过后来将他调入朝中,又多次参与与秦军的战斗,最后被奸臣陷害。
张骞出塞典故?
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战匈奴的历史典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战匈奴的历史典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