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 商与西周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夏朝 商与西周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史实?
夏朝的国运,是约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延续大约在471年左右。
商朝的国运,是约公园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延续大约在500余年。
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公元前1046到公元前771年)延续275年。
东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延续514年,因此周朝又有八百年之说,也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时间最长的王朝。
问,夏朝,商朝,西周的起止时间,都城,建国者?
1、夏朝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都城,阳城。建立者,启。
2、商朝: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商汤。都城,殷。
3、西周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都城:镐京。建立者:武王。
夏、商、周的都城分别是今天的哪里?五帝的都城呢?
国都是一国的中心,君王在此治理天下,其地位非常显赫。历朝历代的君主为了长久治理,往往进行慎重的考量,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甚至风水、国运的角度综合选址,所以每一个成为都城的城市都有着其独到之处。比如我们现在的首都北京,就曾是燕国、元、明、清等时期的首都。那么,往前追溯,夏、商、周时的都城是今天的哪里?再往前,五帝的都城呢?
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先看看五帝。“五帝”这一称呼原本指的是五方上帝。汉朝著名的经学家郑玄在注释《礼记》时写道:“王者之先祖皆感大微五帝之精以生。苍则灵威仰,赤则赤熛怒,黄则含枢纽,白则白招拒,黑则汁光纪。”也就是说,最早的五帝是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随着历史演变,“五帝”的概念发生变化,成为了五位上古部族首领的统称。关于“五帝”到底是谁?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比如,《战国策》中说五帝是“庖牺、神农、黄帝、尧、舜”,而《吕氏春秋》则认为是“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各家说法莫衷一是。
今天,我们姑且按照《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即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我们以这五位作为标准,看看他们的首都分别是哪里。
我们先看看“人文初祖”黄帝,他出生在一个名为“有熊”的部落,等他被尊为天子后,便“居轩辕之丘”,定都在自己的出生地有熊,晋朝皇甫谧所著的《帝王世纪》便曾写道:“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于是一般认为,黄帝的都城就在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境内。
黄帝之后,他的孙子颛顼成为五帝的下一位。他因辅佐少昊有功而被封于高阳,后来,他击败共工,成为天下共主。刚开始,他定都穷桑,根据《帝王世纪》:“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穷桑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市。
后来,他又迁都到商丘,这一地名延续至今,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不过不久,他又迁都帝丘,还是在《帝王世纪》中,对这一地名解释道:“颛顼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颛顼的最后一个都城,在今天河南省濮阳市。
颛顼之后是帝喾,他为了带领子民躲避洪水便“以亳为都城。”迁都到了西毫,其位置大致在今天河南省偃师市往西二十里的地方。他之后的尧帝也选择了定都在故乡,他建都的“平阳”,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为了纪念他,临汾还设立了尧都区。
五帝的最后一位,舜帝,建都在蒲阪,即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市。可见,上古五帝的都城曾设立在河南、山东、山西。到了夏、商、周,首都更是经常变化,根据现代学者推测,可能是由于当时“刀耕火种”的耕作习惯,经常泛滥的洪水导致的。
由于夏、商历经的都城实在太多,笔者在此只提及较为著名的几个。光是开国君主禹就定过三个都城,其中,他开创夏朝后设置的都城叫做阳城,位于现在的河南郑州。后来,夏朝的首都更是迁到过鄩、阳翟、帝丘、夏邑、安邑、原、老丘、西河等地,遍布今天河南的洛阳、禹州、濮阳、济源、开封和山西省的夏县。
正确答案:三皇五帝出河北。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_a***_]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山是河北的山,物是河北的物,人是河北的人。河北有人证、物证、山证,三证俱全,皆可证明《山海经》原为河北人所作。根据这些证据,元师傅做出最终判断:《山海经》就是《河北山海经》!
证据之一,四个河北人都和《山海经》有密切关联
1.郦道元,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受《山海经》影响而作《水经注》。
2.李汝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受《山海经》影响而作《镜花缘》。
3.纪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封禁《山海经》。
4.元师傅,河北河间人。破解《山海经》。
为什么这四个河北人都和《山海经》有密切关联?这不奇怪吗?
这四个河北人都和《山海经》有密切关联,这恰恰证明了:
1,《山海经》乃是河北古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 商与西周的历史事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 商与西周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