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商朝的历史以盘庚迁殷为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商朝的历史以盘庚迁殷为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商国准确位置?
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商部落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部落,在黄河下游一带繁衍。商朝确立统治,就在亳(河南商丘)建都。
商周的重要历史事件?
钧台之享是夏朝初年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钧台”是指为上帝群神修建的台坛。“钧台之享”是夏启剿灭有扈氏后,为废除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巩固王权,确立王位世袭。而在都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召集各地方国首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献祭神灵的活动,同时这也是一次重要的方国盟会。这次盟会确立了夏启“共主”地位,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这是夏朝初年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钧台”是指为上帝群神修建的台坛。“钧台之享”是夏启剿灭有扈氏后,为废除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巩固王权,确立王位世袭。而在都城阳翟召集各地方国首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献祭神灵的活动,同时这也是一次重要的方国盟会。这次盟会确立了夏启“共主”地位,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商朝的王位继承者?
继承制度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和嫡长继承制。
(1)商初,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但以弟及为主。皇兄死后,由皇弟继承王位。
(2)商朝中后期,随着私有制的发展,私有观念进一步加强,父死子继逐渐取代兄终弟及。父皇死后由皇子继承王位。
(3)实行父死子继以后,商朝后期,又逐渐实行嫡长继承制。所谓嫡长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继承制自商朝后期实行后,就一直作为我国古代主要的继承制度而存在。
扩展资料:
商朝大多实行兄终弟及的原因:
第一,强者为王
商代属于中华文明早期,并没有后世那么多的政治***约束,基本上是弱肉强食的野蛮状态,幼主临朝是非常危险,生存下来的概率很小。
所以,君王的弟弟,毕竟比大多数时候是比君王的儿子年纪要大,能保证王权的传承。君王一死,如果没有其他方面因素的约束,也是最名正言顺可以获得王权的人。
商代的国家政权机构是在夏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夏初所确立的世袭王权,和由夏到商的王位继承。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基本上是父死子继,而辅之以兄终弟及,这也是早期嫡长子继承制的雏形。《史记·殷本纪》云:
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迺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这就是殷代兄终弟及的明证。大约在商代前期,王位多由兄弟继承,至盘庚迁殷以后,父死子继的制度才逐渐占优势。王国维说:
自成汤至于帝辛,三十帝中,以弟继兄者,凡十四帝。其以子继父者,亦多非兄之子,而为弟之子……故商人祀其先王,兄弟同礼。即先王兄弟之未立者,其礼亦同。是未尝有嫡 庶之别也。此不独王朝之制,诸侯以下亦然。
在商代中期以前,由于比较严格的王位继承制度还没有形成, 因而,从中丁以后,连续发生了弟、子争位的混乱局面,《史记·殷本纪》说:
自中丁以来,废適而更立诸***,***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直至盘庚迁亳,殷商一度复兴,诸侯才重新来朝贡。由于王位的继承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自盘庚死后,继续产生内乱,从此,殷商王朝便日趋衰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朝的历史以盘庚迁殷为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朝的历史以盘庚迁殷为界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