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历史记年体之周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记年体之周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周时期是什么年代?
准确的说西周并不是一个朝代,周朝为商朝之后的朝代,由商时期的周部落为基础建立,因为周发源于陕西雍州一带,都城建立在镐京,也就是西安附近,所以史称西周,但西周并非一开始的称呼,而是在周幽王灭亡后,由周平王东迁洛阳建都后开始的,为了就是与原来的进行区分,相对于原来的都城,洛阳处于西安的东部,所以原来的史称“西周”,后来的称为“东周”,但一般是统称为周朝,合计八百年左右,也叫“兴周八百”,但其实周朝真正的稳定和兴盛加起来都不到一百五十年,其余时间都是在战乱,根本无法掌控各大诸侯,这就是分封制被法家批判的源由。
周以后是秦取而代之,秦之后是汉,汉以后是晋取而代之,晋之后的统一则是隋朝,中间的三国和南北朝并没有统一,是不被承认为一朝的
西周和东周有什么区别?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洛邑;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西周时,周朝鼎盛,四方诸侯都望之臣服,天下还算和平。东周时,周朝衰微,朝纲不振,四方诸侯各自为政,互相侵略吞并,争霸称王;西周时完全是奴隶社会,而东周是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渡阶段。
其区别是:
一是年代不同,西周为前1046至前771,东周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二是行政中心不同,西周首都镐京,东周首都洛邑。三是所***取的社会制度不同,西周时完全是奴隶社会,而东周是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渡阶段。
东周和西周同属于周朝,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洛邑。
周朝有没有流传下来的官方史书呢?
周的官方史书就叫《春秋》。
亦称“周书”,所谓“王者春秋”说的就是西周王室的《春秋》。公元前771年西周镐京失陷,宫内太史馆珍藏的275年之《春秋》均被犬戎焚毁。太史伯阳父仅携一部《周易》出逃,周平王时未再续写《春秋》。
而居心叵测的鲁隐公却命鲁国史官僣制作《春秋》。原本“王者春秋”僣越为“诸侯春秋”。
我们现在能够习得的东周史和西周史,主要的来源是以秦朝的官方言论为基础和在此基础上结搜集民间传闻野史结合辩证整理出的西汉史学,诸如《史记》《战国策》等
然后是先秦最后阶段各学派的经典,在这些经典的言论中抠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史料,或者一些经典本身就属于史料,诸如《南华经》《墨子》《韩非子》以及在鲁国史书《春秋》为基础注释的儒家三传《谷梁传》《公羊传》《左传》等。
再就是前人和今人经过考古得到的新史料,著名的有西晋时期考古挖出来的魏国一手史料《竹书纪年》,可惜初期很多人没有重视其实学价值,到了真正重视的时候已经是清朝了,早就成了残本。
差不多就是这样子,先秦时期的史料被始皇帝进行了一次大销毁,大概率保存了底本的图书馆又被项羽一把火烧了,结果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现有史料中《尚书》是多次提到《周书》的存在,《墨子》等很多先秦典籍的材料也自称引《周书》,应该说记录西周历史的史书是曾经有过的。当时的西周即有史官,且史官机构分工明细。掌管太史掌管宗教及人事,小史掌管邦国之志贵族世系,外史掌命令文书,御史负责接收文书,掌管档案。这些官职既负责起草文书也负责记录历史,这些详尽的记录理所当然地会在后面进行编整,形成西周的史书。
但是毕竟东周战乱,文书自然百不遗一。目前传世的先秦国史仅鲁国的《春秋》。其余诸侯国的国史和西周的国史都遗失了。
导致《周书》遗失的原因除战乱外,还有一个[_a***_]原因就是书写材料难以保存。正如前面很多答主说过,青铜器太贵重不适合用来写庞大体量的史书,所以按道理它应该写在竹简上。但是竹简很难保存。要保留竹简上千年,要么当地环境极干,要么干脆整支竹简泡在水里。西周首都位于陕西西安,环境半干半湿,竹简最难保存。《周书》的遗失与自然环境应该也有一定关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记年体之周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记年体之周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