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到秦朝的历史故事听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夏朝到秦朝的历史故事听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封神榜》里面描写的商朝和西周为什么不是奴隶社会?
所谓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五段论划分法是“舶来品”,并不符合中国历史的基本情况。
在近现代历史上,为了迎合西方的这套理论,中国史学家对于中国社会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其中,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理论获得了官方的支持,遂产生了关于中国春秋之前是奴隶社会的论断。实际上,如范文澜等历史学家并不承认这种说法。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国或许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奴隶社会,从原始社会之后形成的部落联盟,到夏商周时期依然可以看到踪迹,比如说夏后氏统治时,商人依靠血缘关系集中在一起,并与其他少数族进行通婚,以此来扩大部落。在生产方式上,依靠的是类似与井田制的共同劳动模式,所谓的领主有时候甚至要和平民一起劳动。这一状况延续到西周,姬昌关心子民的农牧状况等。
使用外族奴隶进行大规模生产,在夏商周很难看到其踪迹,唯一存在的印迹可能在于人殉等祭祀活动。这只能算是宗教活动的遗存,而并没有让奴隶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用。
拿西方的理论来套中国的具体国情,看起来十分不协调。
《封神演义》中反映了一部分历史,比如商纣王的残暴奢靡,妲己的狠毒阴险,炮烙大臣,酒池肉林等等,在历史上都有记载。像文王贤德,商纣王烹煮伯邑考,周武王继位,依靠姜子牙伐商等等,都是历史事实。
不过,小说中更多的是虚构。不但里面出现的许多东方神仙、西方教道人是虚构,就连一些人间王朝的名将名臣也有不少虚构。比如大名鼎鼎的商朝忠臣闻太师,叛商归周的武成王黄飞虎,在历史上就根本没有这个人。
反倒是一些知名度很小的文武官员,在历史上有原型,比如西岐的散宜生、南宫适,那就是历史上真正的兴周文武领袖——周朝兴起,没杨戬、哪吒什么事情!
甚至就是姜子牙,虽然是武王身边第一重臣,但历史对于此人记载极少,只是说他擅长阴谋之术,周朝建立此人是第一功臣云云。但是相关的细节几乎全都没有。
什么周文王抬轿子八百步,姜子牙保周朝八百年都是扯淡。
为何《封神演义》会是这样?因为《封神演义》是一部神魔***,不是历史小说,更不是正史。
《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类似,他们并非文人独立创作的***,而是依据秦汉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的武王伐纣故事进行的改变。对于明代的百姓来说,他们关注的,是精彩的剧情,是奇幻的斗法,是仙神妖魔之间恩恩怨怨,因此,对于商周时期具体的社会制度,历史事件,《封神演义》并没有太多关注。
除了兴周灭商这条历史主线没有变,里面的人物也好,社会风貌也好,兵将制度也好,基本都是明朝社会的折射。人物的语言、对话,更是宋明味十足,与商周半点不搭界。
每一个朝代都有盛世,不是奴隶制或者封建制就一定如何黑暗,也不是现代文明制度就有多么光明,说到底,还是看当时处于领导地位的人或群体是一个什么水平。商与西周固然是奴隶制社会,但同样有发展鼎盛人民安居的时代。生活被后人羡慕,人物被后人称颂,都是应该的。
至于说为什么《封神》里面把奴隶制社会描写得和明清等封建社会一样,有两个原因。
第一点是因为奴隶制也好封建制也好,都是现代人给起得名字,西方社会也许适用,中国社会并不合适。在古人看来,商周与秦后只是封邦建国和郡县的差别,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后代的制度也承袭着商周时期的制度,没有一个明确的分水岭。中国历史上说的封建不是我们现代的含义,指的是分封制下的社会。
第二点就是文学具有虚创的权利,特别是《封神》这种志怪***,[_a***_]不是故事的原创,充其量只是做了一个整理与修订的工作。话本***历来讲唱不衰,吸引人来听故事,肯定要选择听书人熟悉的场景,最好的方式就是就地取材。这样才能更好地被接受,才会有更多的人来听,才能赚更多的钱。
有人会说这不是篡改历史吗?经常有穿越***或者利用历史背景来创作的***被这么指责。我想说啊,朋友,不要把文学和历史混为一谈。文学本质是什么?说出来和真的似的,但其实是***的。历史不容虚造,但文学不受限制,大可以天马横空地书写,只要精彩,自会流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到秦朝的历史故事听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到秦朝的历史故事听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