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朝和诸侯国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周朝和诸侯国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周的诸侯国分布区域特点?
初诸侯国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北方黄河流域,因为地理原因,加上开发早,交通方便。当时生产力低,逐水以居,水源充足也适合民族生存和繁衍据记载,周初分封了七十一国,姬姓之国共有五十三个,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而在姬姓之国中,属于文王诸子的有十六国;属于武王之子的有四国;属于周公后裔的有六国。这些封国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内的***邑。它们广泛地分布在中原地区内,与众多的旧国错杂在一起,这就直接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
周武王姬发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为列国诸侯,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其中姬姓子孙的封国最多,有53个,这就是中国封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来。
西周实行分封制后,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
诸侯,诸侯国,诸侯王的区别?
诸侯就是诸侯王,诸侯、诸侯王与诸侯国的区别在于诸侯、诸侯王是对封地统治者的称呼,诸侯国是对封地的称呼。 诸侯是中国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周代初期实行将土地和臣民封给子弟、功臣以建立诸侯国的制度。西周的诸侯有同姓、异姓之别。同姓即姬姓诸侯,在盟会时居于异姓的前面。异姓不少是曾与周王室有婚姻关系的,还包括褒封的前代后裔。在众多封国中,最重要的有卫、鲁、齐、宋、晋、燕等国,其国君地位较高。诸侯受封时要举行册封仪式,谓之锡命。周天子为受封者颁布册命,宣布疆土范围、土地数量,以及所封给的属臣、奴隶、礼器和仪仗的数量。受封的诸侯必须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了周天子的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诸侯国,狭义上指中国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 诸侯国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诸侯国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春秋五霸和周朝的关系?
东周时期称为“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制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的大一统国家。
也可以说是因果关系,因为分封制才导致后来的春秋五霸,以及后来的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实际上都是周朝的诸侯,是周朝的臣子。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虽然他们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却因为有周朝在,只敢在诸侯国会盟时逞威风,从他们的称呼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只是周朝诸侯国,甚至都没有称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朝和诸侯国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朝和诸侯国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