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历史说书馆在哪里,讲周朝历史的书

gkctvgttk 11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朝历史说书馆在哪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周朝历史说书馆在哪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小学与大学的分别?
  2. 普通话的由来?

古代小学与大学的分别?

区别:

1、大学以诗书礼乐学习内容。是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一群人的团体 。《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借,造字之本也”。可见,小学是古代学生的基础教育,对小学的掌握程度,将影响着一个人后来学问的发展

周朝历史说书馆在哪里,讲周朝历史的书-第1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小学则以文字训诂为教授内容,故小学成为文字学的别称。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因儿童入小学先学文字,故名。我国西周即有小学,此前则名曰下庠、西序、左学等,其后亦名称不一。官学如四门小学、内小学,私学如书馆、乡塾。近代小学始于19世纪末。

一、小学:古代小学,大致是针对7——12岁的儿童教育而言,称作“童蒙养正”,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详训诂,明句读”。因儿童进小学读书必先要认识文字,后来“小学”就成为一种专门学科的名称,隋唐以后,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统称。清朝乾嘉学派将小学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小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等新的内容,逐渐发展形成了以古文语言文字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

古代的小学,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语言文字学,古代民间对于小学教育,有一个精当的说法:识文断字。

周朝历史说书馆在哪里,讲周朝历史的书-第2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大学:大学是相对小学而言,讲求的是治国安邦之道,是大人之学。《大戴札·保傅篇》云:“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很好地说明了二者的区别与关系。

中国古代的教育,有很显著的特点:学的是人伦教化、讲的是经世致用。关于学习的内容,最早形成规范的,当属于周朝的“六艺”。“六艺”中,书与数合称为“小艺”,关乎民生日用之所需,在小学阶段学习;礼、乐、射、御属于“大艺”,关乎治国安邦,在大学阶段修习。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周朝历史说书馆在哪里,讲周朝历史的书-第3张图片-历朝在线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代普通话的主要来源是元朝时期以大都(北京)话为基础所编制的《中原音韵》,前身是明清官话,到了雍正年间,清朝正式确立北京话为标准官话。现代普通话跟东南地区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

普通话主体来源于是雍正王朝的官话,清代贵族学习和推广北京官话,在雍正年间在南方方言区推广基于北京音的官话,设立“正音书馆”。公元1909年,清***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这是清代汉语首次得到官方命名。

普通话简介:

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首选语言。 [8] 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朝历史说书馆在哪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朝历史说书馆在哪里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小学 普通话 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