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朝历史最强诸侯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周朝历史最强诸侯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周八百个诸侯国排名?
鲁齐燕卫宋晋等,西周时周武王和周公旦大封诸侯,想通过分封制拱卫王室。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室子弟功臣和古代先贤的后代,当然以王室子弟为主,其中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分封的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还要交一定的贡赋等等。
诸侯国总数
(见于《史记》者)
齐、晋、秦、陈、吴、楚、越、韩、赵、魏、宋、鲁、卫、郑、钜、邾、杞、杨、蔡、剡、任、藤、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燕、南燕、许、徐、虞、虢、黎、无终、中山、安陵、邓、贾、邢、甘、荣、巴、蜀、单、州、胡、唐、赖、权、莱、逼阳、纪、遂、谭、代、黄、项、耿、霍、魏、息、梁、芮、滑、薛、邿、章、顿、陆浑、肥、鼓、赤狄潞国、江、根牟、应、罗、樊、毛、程、宿、詹、焦、祝、吕、聂一百零四国。 另有义渠、大荔、孤竹、山戎。共计一百零八国。
周朝最多时有多少诸侯国?
西周是共有71个诸侯国,绝大部分是同姓(姬姓)诸侯国,一小部分是异姓诸侯国。分封列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异姓诸侯国主要是功臣封地(如齐国是姜尚的封地)或者是古帝后裔的封国(如夏朝的后人封于杞,黄帝的后人封于蓟,商朝后人微子封于宋等)。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姬姓诸侯国又小又弱,外姓诸侯国普遍强大?
姬姓王族大多分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仅富裕,而且便于对商朝遗民的监督。外姓功臣大多分封在偏远地区。发展的结果是,数十个姬姓小国发展空间有限,边远地区的外姓王国和姬姓的燕国,不断开疆扩土,成为强大的诸侯。
周王朝封诸侯,自然将统治中心肥沃的土地按照亲疏远近,以及和周王室的密切程度来分封诸侯,和周王室的密切程度为最重要的出发点。姬姓诸侯还有起到屏障其他诸侯侵略的作用,拱卫王室。如下表为部分周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
列举了部分姬姓诸侯国,有83个,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有些诸侯国有前后相传的关系,譬如五个虢国,其实都是东虢国和西虢国一脉相承的。红色表示的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比较出名的诸侯国。简单介绍一下几个春秋战国时期出名的姬姓诸侯国。
周武王姬发儿子唐叔虞的封国,先为唐国,后改为晋国。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公元前376年,被韩、赵、魏三国彻底瓜分完毕。(魏桓子、赵襄子、韩康子三人分晋国,春秋最强大的诸侯国一分为三,韩国、魏国国君都是周王室姬姓后殿)
2、鲁国(公元前1043-公元前249年)。
周武王弟弟周公旦的封国,首任君主为伯禽,周公旦的儿子。鲁国被楚国灭亡于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49年,最后一任鲁王去世,国灭。
周文王的大伯泰伯、二伯仲雍建立的国家,史书有“泰伯奔吴”、“断发文身”,周文王的两个伯伯融入到吴地社会中,建立吴国。吴国曾经在春秋时期称霸一时。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所灭。
4、郑国(公元前806-公元前375年)。
首任君主为姬友,封在国都镐京附近,为周王室家族成员之一,后郑国迁徙到河南郑州一带。周王室东迁之时,郑国、晋国都支持了周王室迁都。战国初期被韩国所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朝历史最强诸侯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朝历史最强诸侯国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