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关商朝的历史成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有关商朝的历史成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周武王伐纣灭商的著名成语是什么?
牝鸡司晨商纣王进攻苏国得到美女“妲己”,妲己看到蚂蚁爬上铜火盆被烫死,就告诉商纣王,纣王命人做两根铜柱,把犯人绑在铜柱上,用火烧热铜柱叫“炮烙”。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后感慨地说老母鸡一旦打鸣,家境就要衰落了。
比干掏心是成语吗?
不是成语。
比干是殷商时期商朝第30代王帝乙的弟弟,按照商朝的继承法,长子继位,次子分封。比干既是封王,又是当时商朝最高的政务官“少师”。比干是纣王帝辛的王叔。商末帝辛纣王暴虐***,横征暴敛,比干屡次直谏,惹怒了纣王,于是杀了比干剖视其心。
西周成王召公南巡的成语?
甘 棠 遗 爱:西周的周武王时代,相传有两个著名的贤人,一个是周公,另一个是召公。周朝的开创者是周武王姖发。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姖昌,本是殷商时西方诸侯之长,因为他反对商纣王的暴政,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后来,周武王继承他父亲的遗志,起兵伐纣,灭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姖诵)继位。那时,成王年纪还小,先由周公***朝政,后由周公、召公两人分掌一切国家大事。
周公(姖旦)是周文王的小儿子、周武王的兄弟;召公(姖奭)是周文王的侄子、周武王的堂兄弟;都是周成王的叔父。他们把周朝直辖的地区,以河南陕县为界,分作东西两半,周公驻洛邑(今河南洛阳市),管东半地区和东方的诸侯;召公驻镐京(在今陕西长安县西),管西半地区和西方的诸侯。他们时常巡行各地,宣扬朝廷的德政。
有一次,召公巡行南方,大约在汉水上游的一个乡村里,访问了老百姓的生活,还为他们解决了一些问题。老百姓非常感动,曾经祖孙相传,怀念了许多年。周朝后来的几代“天子”,越来越糟,特别是西周末年的周幽王(姖官涅),简直如同商纣王一样,***残暴,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因此人们就更加怀念祖辈传说的召公那样的贤人。召公当年南巡时,曾在一株甘棠树下休息过,这株甘棠树便被当地百姓恭敬地保护着,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迟到的正义跟助纣为虐有什么区别?
迟到的正义和助纣为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迟到的正义是指正义虽然来得晚,但最终还是实现了。这个概念强调了正义的最终实现,即使时间上有所延迟。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水浒传》中,有一句名言:“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句话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善恶最终都会得到相应的报应,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助纣为虐则是指帮助邪恶势力,助长其暴行。这个词语来源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商朝末年,当时的暴君纣王残暴无道,有人帮助他继续作恶。助纣为虐的行为是违背道义的,会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
总的来说,迟到的正义强调正义的最终实现,而助纣为虐则是助长邪恶势力的行为。两者在道义和价值观上有很大的区别。
成语“助纣为虐”一词的出处在哪里?
助纣为虐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相关的原文史料是这样记载的:“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刘邦先于项羽进入咸阳,贪慕秦朝宫殿中的美物华物。樊哙劝说不听。张良进而劝说他的时候,说出来这句话。
但我们要注意到。原文说的是“助桀为虐”,这里的桀指的夏朝的亡国君主夏桀。后来演变成了“助纣为虐”,成语中的夏桀变成了商朝的亡国之君殷(商)受。
在史料记载和传说中,夏桀和殷受都是极为暴虐,荒诞昏晕的君主。他们两个身上有着相当多的相似点。往往被拿来做“昏君的典型”案例。
夏朝过于玄幻,夏桀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君子已经不得而知。但殷受随和越来越多的甲骨文和史料研究表明,他并非像传说和记载中的那么昏庸暴虐。至少他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至于暴虐就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了。
殷受在位期间,大肆扩张领土,兼并其他国家和部族。对这些国家和部族来说,殷受当然是暴虐的。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他对疆域的扩张和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在历史上是有很大进步意义的。
周朝在建立后,出于政治需要,对殷受进行了毫无底线的抹黑。给了他一个谥号“纣”。
不论是助桀为虐还是助纣为虐,指的都是帮助恶人做事,发扬罪恶的含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关商朝的历史成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关商朝的历史成语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