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商朝历史事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商朝历史事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商朝重大事件?
重大***: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朝又称殷,再就是武王伐纣了
商朝有那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
提到这个话题,必须要提一个牛人,那就是伊尹。伊尹出身低微。有多低呢?可以说是低到了尘埃里,奴隶出身,在那个时候身份是传承的,也就是说伊尹的父辈就是奴隶。伊尹的父亲虽是奴隶,但却是有莘国国王的疱师(也就是大厨)。伊尹从小聪明伶俐,且又好学,加上耳濡目染父亲的烹饪手艺。慢慢的也掌握烹饪技艺。伊尹不光会烹饪,还喜欢研究治国之道,关键是研究治国之道这事让伊尹名声在外。周边都知道有莘国有这样的一个通晓治国之道的厨子。后来这事传到汤王的耳朵里,求贤若渴的汤王就非常想聘用伊尹,多次以玉帛,马匹为礼去有莘国聘请他。伊尹是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有莘王也不放伊尹走。直到后来汤王娶了有莘王的女儿,伊尹才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汤王如获至宝,重用伊尹。而伊尹也在工作中展现其非同一般的治国才能,帮助汤王夺得天下。
商朝建立后,伊尹因德行高尚,更是成为了全国人民学习的对象。《史记殷本纪》皇甫谧注云“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所谓“正天下”也非常好理解,就是把不好的给扳过来,例如反腐倡廉,学习劳动模范,都可以说是“正天下”。可见当时商汤很是认可他德行,伊尹也以身作则,师范天下。
商汤死后,伊尹成了重要的辅政大臣,且已然是帝师的角色,历经四代商王。这期间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官。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官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意思就是太甲上位三年,暴虐无道,不遵祖训,德行不好,于是作为帝师的伊尹就把太甲放到了商汤的墓葬之地桐官。这三年,伊尹和众大臣代为执政。太甲在桐官的三年,悔过自新决定痛改前非。于是伊尹又把太甲迎回朝中。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太甲实施德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出身奴隶,却成了商汤的左膀右臂。作为帝师,又辅四代商王。我想这样的经历应该够牛了吧!!!
周灭商后,是历史进步还是倒退?
历史只能是进步,没有倒退的,商王朝是继夏朝之后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每个王朝都会在前一个王朝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辉煌,商王朝也不例外,商王朝与夏王朝比较中央集权更加强大了,这从商王朝的扩张战争可以看出,而且商王朝时期的对外贸易也活跃起来。而周朝取代商朝是中国历史的必然,商王朝的统治中心在太行山下的朝歌,统治范围不是很大,向南没有越过淮河,向东没有越过泰山,向北没有到达永定河,向西只到关中中部,而且和周边部落关系紧张,商王朝主要的成就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但是在文化建设方面没有多大成就,这方面从甲骨文可以看出,甲骨文大部分都是卜词,既没有大***记载,也没有法律法规。
而周王朝时期统治范围,东过泰山,南越淮河,北达燕山,西过洮河。几乎是囊括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周王朝时期的伟大成就不仅仅是统一了华夏诸侯,更为重要的是周王朝时期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周王朝制定的礼乐典章是此后中国历代王朝的根本***,中国封建王朝无论怎样更替,都没有逾越过周礼,而且在中华建筑文化方面也制订了城池文化,一直影响到近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朝历史事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朝历史事实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