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朝秦朝的历史遗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周朝秦朝的历史遗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秦朝原先占据哪里?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在殷商时期,秦国先祖居住在西戎一带,为周王朝饲养马匹同时也防范戎人入侵。其次,从考古发掘也能推测一二,因为在大堡子山遗址的墓葬中发掘出代表秦国早期文化的墓葬品。
秦国的国号来自于地名。西周时的秦人首领秦非子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公元前905年秦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族称,建立秦国,史称“嬴秦”。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秦始皇统一后,仍然以“秦”为国号。
公元前770年东周遗址?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 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 称为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小国,而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周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 。
周考王时,国势益弱,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 。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 。东周国与西周国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 。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为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周亡。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 。
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剧烈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中国现存先秦建筑?
中国建筑绝大多数是土木结构,无法经历长期历史,所以从先秦以前能保留下来的几乎不存在,即便是目前能看到的秦代长城(只剩几个土墩),那也是秦代建筑,不算是先秦的。
从早了算,旧石器时期(原始社会)约五十万年前中国原始人是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比如山顶洞人或是周口店之类的遗迹),直接就住在山洞里,还谈不到“建筑”。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8000—前2000)此期建筑基本可分南北两大系,南方潮湿地区从巢居发展为架空的干栏,以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的
兼用榫卯和绑扎的干栏式建筑(看不到建筑本身,烂光了,只能根据出土榫卯猜测复原建筑)。而北方的黄河中下游黄土地区的房屋,则由半地穴居式发展为地上的木骨泥墙圆形房子和方形房子(如西安半坡遗址),随后发展成两坡顶多间横排房子(郑州大河村遗址)。这些也是推测复原的,看不到真正的留存建筑。
到夏朝距今4000多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里有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庭院式木架夯土建筑。玉门关遗址和一些土楼也属于夯土建筑。再到商代,出现城址建筑,主要有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其中已出现宫城、内城、外城的格局,其宫殿区内的主殿是迄今所知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最后到周代,西周建筑技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瓦的发明,出现了半瓦当。此外还出现了铺地方砖和三合土墙体抹面。例如:陕西岐山凤雏的西周早期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且型制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其二进院落,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大门前有影壁,基本符合中国人一贯的建筑审美观念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朝秦朝的历史遗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朝秦朝的历史遗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